WFU

2025年8月15日 星期五

蛤!為什麼不能運動!? 系列二|伸展要平衡

         前一篇蛤!為什麼不能運動!?中,我們聊了一些關於錯誤運動的不良影響。但是,如果能做到適當又正確的運動,除了一般大家熟知的好處,如對心肺功能維持、肌肉力量、骨質密度等有幫助之外,還有什麼影響呢?難道頭暈、頭痛、腰痛、甚至腿麻,也都可以靠運動幫忙?

肩膀和頸部有許多肌肉連接,需要平衡才不會發生問題

好的運動模式 = 脫離身體錯誤慣性

        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活慣用的姿勢及動作模式,或受限於工作需求,使自己的身體必須常出現某些姿勢或動作。最為大家熟知的,每天離不開的手機及電腦的使用,因常要低頭、或是出現頭部前伸的烏龜探頭姿勢,都會引起肩頸部的問題。當這些足以讓一個人由健康變成不健康的壞習慣不調整,即使經治療而改善,問題一樣會漸漸回來,反覆發作而難以根除。就像只要吃東西就會大便,除非你不吃,才不會有大便。(這什麼奇怪的比喻!😆但我相信大家都能懂啦~)因此,以烏龜探頭姿勢為例,網路上輕易可以找到訓練把頭和下巴輕輕後收的運動訓練,當執行正確的時候,肩頸的痠痛往往有很大的機會改善,進而重塑錯誤的筋膜狀態。

肩項痠痛的巨人亞妮·雷恩哈特

廢話小註解:

「頸」就是脖子,指頭和身體連接的較細的軀段。
「項」則是特指脖子後側的部分,所以才說望其項背。


網路上教的運動可以做嗎?

        雖說古有「筋長一寸,延壽十年」的說法,但到底怎麼把運動或拉筋伸展「執行到位」,其實才是最關鍵的部分。看起來好像差不多的動作,但在發力的巧勁上可能天差地別,否則為何太極拳等武術會需要練這麼久,其中一個原因,就是不能只有拳式形狀,而無拳意,無心法。若在不當的發力情況下,各種運動,甚至日常活動的走路、上下樓梯、坐到站等平凡無奇的小動作,都在暗中以微小的傷害,日漸累積,而影響我們的健康,讓我們老化更快。伊森知道很多民眾都會上網學運動,但提醒大家小心只有學到形狀,如果出現不舒服,或是沒有達到預期效果,記得找專業的醫師或治療師協助,才不會反而越努力做越傷身了。

運動要平衡

  簡單來說,伸展要平衡,肌力要平衡,結構要正確,這樣才會有好的動作效能,也就是身體可以用最輕鬆有效率的方式出來,最省力卻又傷害最低。伊森來舉個最常遇到的一種伸展不平衡,讓大家可以更清楚了解囉~
  伸展拉筋是很多有在運動的朋友會做的事(那些沒在運動的就沒有在說你😅,因為你們是到處都很緊的另一群),通常也都是一組伸展動作,東拉拉西拉拉,覺得自己好像有在運動或是伸展了。但是!在臨床上部分腰痛或有下肢痛的患者,竟然就是這群人!事情是這樣的,有下背痛或髖、膝關節附近痛的患者,我們常常會做的一個檢查叫作「髖關節活動度量測」,或是「直腿抬高測試, SLRT」,通常檢查的第一個動作就是如下圖一般,把膝蓋伸直,把腿抬高。


  一天,一位有運動的阿姨來到伊森診間,抱怨腰痠痛,於是伊森請阿姨把大腿舉高看看。「咻」的一下,沒想到阿姨瞬間把腿舉個老高,幾乎逼近90度,動作迅速得根本看不出是有腰痛的人。伊森眉毛輕揚,心中有了盤算。「齁齁~阿姨有練過哦~很常拉筋餒!」「要活就要動啦!我很認真內!每天都有拉筋,還要拍手100下,揉肚子左右各36圈,還有....balabala」「很棒欸!能持之以恆很厲害喔!來來,我們來做下個檢查~」這時候,伊森已經心裡有數也有花了,再做檢查也只是要確認給阿姨看而已。

  沒錯,阿姨在髖關節屈肌的檢查,發現柔軟度及長度不足,因為阿姨平時只伸展了大腿後側的髖伸肌而已,久而久之,髖關節屈曲(如上圖的動作)的角度很大,比一般人更多,但往反向大腿向後抬腿的動作反而非常受限,造成髖關節、骨盆與腰椎力學的不平衡,造成了腰痛的產生。也就是下圖A中,前側hip flexor musculature太緊太短,後側hip extensor musculature拉得又長又鬆,結果反而產生了長度和肌力的失衡,導致了出現圖B的情況,骨盆前傾,腰椎的往前凸的角度變大,進而產生腰痛。


  以上提出的小例子,類似情況可以發生在身體各部分的肌肉和關節,當一些不良的姿勢或動作模式,慢慢造成肌肉的不平衡後,就可能百病叢生了!此外,還有另一種常見的問題,就是雖然前後側都有同時伸展,但因為某些肌肉伸展難度較高,如果不小心執行不到位,那就變成「有拉沒有鬆」,其實也是一樣會造成不平衡的哦~不是不能運動,但是要動得對位置,動得對動作,動得對時間長度才有用哦~

  至於頭暈、頭痛、腰痛、甚至腿麻,跟運動有什麼關係,由於篇幅長度,之後會在這系列中再慢慢跟大家介紹,請拭目以待!

謎之聲:伊森你一年發沒幾篇文,是要等到什時候?
伊森: 剛好發到那些文的時候,您的年紀可能也差不多剛好可以用上了(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