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2年1月16日 星期日

蛤!為什麼不能運動!?

        門診中,伊森最常對骨傷科病人們說的衛教前三名,就是「回去不要運動」「回去不要運動」「回去不要運動」。蛤!為什麼不能運動?不是要活就要動,越動越健康,活到老動到老嗎?


        早上公園裡,總有一群任何天氣都能早起,熱愛養生的生物們在那兒敲敲打打,或是比劃各種招式。另一群則是時尚運動健身達人,肌肉練棒棒、半馬全馬跑起來、攀岩勇士登峰造極、空中瑜珈飛來飛去美照連拍。這是一個運動也M型化的時代,一群極愛運動,一群極不運動。在各大運動用品廠牌的推波助瀾下,尤其在年輕世代中運動蔚為風潮,是一種流行的代表。

        那為什麼伊森卻叫病人不要運動呢?根本是伊森自己懶吧?😂誤會誤會!伊森真正要說的是「不要亂運動」,而不是「不要運動」哦!話說在上古時代,伊森也是很愛讓病人運動的,好歹我也是有著物理治療師魂的中醫師啊!可是,後來發現病人是一種失控的生物,萬萬不可吊以輕心!

        約莫在2019年底,伊森的自費門診來了一位牙醫師轉介來的時尚大姐(聽說現在亂叫阿姨小心會被投訴😅),下背痛已經一年多,看了骨科、神經科、復健科、中醫、國術館,都沒有辧法治好。總之,治療一次後大姐表示完全不會痛了耶!於是開開心心地回去了。But ! 好景不常,一周後回診,大姐表示:「幾乎打回原形了!」(妳是白骨精還是白娘娘嗎?😝)

        伊森眉頭一皺,覺得案情不單純。會這麼快被打回原形,伊森經驗上大概有以下幾個可能:

不良姿勢或使用習慣未調整

        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活慣用的姿勢及動作模式,或受限於工作需求,使自己的身體必須常出現某些姿勢或動作。最為大家熟知的,每天離不開的手機及電腦的使用,因常要低頭、或是出現頭部前伸的烏龜探頭姿勢,都會引起肩頸部的問題。當這些足以讓一個人由健康變成不健康的壞習慣不調整,即使經治療而改善,問題一樣會漸漸回來,反覆發作而難以根除。就像只要吃東西就會大便,除非你不吃,才不會有大便。(這什麼奇怪的比喻!😆但我相信大家都能懂啦~)

不當的拉筋或伸展

        雖說古有「筋長一寸,延壽十年」的說法,但到底怎麼拉筋其實是門學問,以後有機會再專文跟大家分享。簡單來說,身體各處彼此相連,在拉筋時往往不是只拉到一條肌肉,多會互相影響,例如膀胱經的走向是由內眼角開始往頭頂走,再經後腦杓到背部,經腰臀至大小腿的後側至足部(在西醫的筋膜解剖學也有類似發現),因此當我們伸展大腿後側肌群時,對膀胱經的路徑都會發生影響。而當拉得不均勻,使得在力學上張力傳遞不佳,甚至造成一些關節小小的錯位,都會造成本體覺輸入異常,使得肌肉控制與保護關節的能力下降。或不慎越拉越緊,影響經脈氣血的循環,拉筋反而出現反效果。

不當的肌力訓練

        歐美的審美觀西風東漸,開始流行大肌肉或是略帶線條的健美身形,因此很多人喜歡上健身房練出粗壯手臂+大胸肌、八塊肌、人魚線等等。但大多數的訓練方式,仍是以固定的動作模式為主,如舉啞鈴胸推,因為這類運動方式讓肌肉變大大的效率最好。但缺點在於,單一又反覆的動作模式,會讓神經肌肉的連結單一化,小腦調控不同肌群的協調性會下降,導致有力卻不均衡,肌肉大卻不協調的問題,反而動作僵硬或易受傷

受傷後身體代償過於複雜,沒有找到較根源的病因

        不論扭傷、拉傷、撞擊等等,在恢復不完全、或關節錯位未完全歸位、疤痕太大或累積太多部位,都可能造成身體不斷地代償,而漸至代償能力逐漸變差,加以老化、循環變差、器官機能減弱等等,身體會不斷地尋找不同方法,以達到一個最低限度的平衡。當無法完成代償時,則開始暴露出問題,痠、麻、痛、悶、脹等等各式不舒服,也會因應而生。但這時候已經可能是N次代償後的結果,醫師也很難找到真正的原因。
        這個說來不好意思,但醫生不是神,尤其在健保有限的時間與品質下,常常也難以找到原因,這也是為什麼伊森會開立自費門診的原因。而即便花了較長時間,也一樣可能一無所獲。在現行醫學的極限、醫療時間品質的限制、醫療費用的考量、醫師能力等等的因素下,其實看不好的病人很多,像伊森也是天天遇到,只能跟大家說不好意思,醫生憨慢啊.......不過也許這只是伊森個人的困擾啦......😓😓😓

        回到那位大姐的故事。後來又健保治療了幾次,每次都有變好,但總是一陣子又復發,接著便在2020年初台灣也受到了疫情的侵擾,門診病人也減少不少,大姐也是神隱的其中之一。但由於未大規模爆發,一個多月後門診再次見到了大姐的身影,但這次回來是看感冒。

        「嗯?腰痛呢?」我問道。「那個啊!好了啊!」這就怪了,沒來看病反而好了,那庸醫伊森還不領便當下班去,看門診何用?😵怎麼會?「之前不是疫情嘛!我怕得病就沒有去健身房練瑜珈和拉筋了。然後......就好了欸!」「我...不是早就說過,不。要。運。動了嗎!吼~~😒😤」「哈哈哈~好啦我知道啦!」大姐乾笑著結束這回合。

        這位大姐的情況絕非唯一,在門診根本屨見不鮮,多到伊森都懷疑是複製人軍團進攻我的門診了,而且都有制式的回答:「不是都說要運動才健康嗎?」(一臉狐疑)。不然就是「蛤!不能運動很痛苦欸!」(運動狂熱者)。

        伊森遇到的幾位最誇張的病人,有肩膀舉到90度就很痛,但以為要運動才健康還堅持幾乎天天去游泳;有腰椎滑脫併有骨折腿麻的大哥,但仍堅持要去重訓;還有連走路都會膝蓋痛,但是一定要周周去爬山的伯伯。運動,適度且有益,才是我們需要的。過度而造成傷害,反而比不運動可能更糟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