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0年7月24日 星期五

雲中行走—電影觀後

導演:羅勃辛密克斯
主演:約瑟夫·高登-萊維特Joseph Gordon-Levitt

「別人總是問我,為何你要蔑視生命,為何冒死挑戰?但我從不這麼想,我從不說『死』這個字,我會用他的反字—活。因為對我來說,這才是活、才是生命。」菲利浦.佩帝如是說。 



  主角是一位名叫菲利浦的年輕人,他年少時曾跟隨當時人稱「白惡魔」的走鋼索名人—魯迪老爹的馬戲團打雜。一日,魯迪老爹喚了菲利浦來,想讓他首次登台演出,並叫他學習如何出場,並向觀眾致意。「致意」是要傳達一個訊息,告訴觀眾:「欸~該看過來囉!」,提醒觀眾注意;表演結束後,也是表達一種感激、一種致敬。起初,菲利普的表現得到的評語是:「Too much! Do nothing!」然而,菲利浦矯枉過正,表現得過於內斂,又被老爹教訓道:「這太少了!你對觀眾的尊重呢?這讓你看起來像個懦夫,你必須控制全場,沒有觀眾就沒有你啊!表演者對觀眾,要有一種真誠的尊敬與感激!」 菲利普聽得一頭霧水,表演的明明是我,為何自己要尊重觀眾?老爹說:「Do nothing outside! But, inside, in your heart, must Salute.”不明所以的菲利普最後憤而離開了馬戲團,同時也離開了家,決定前往巴黎追夢去了。

  醫師看病也是如此,不宜過度討好病人,亦不宜過度冷漠。大醫精誠曰:「凡大醫治病,必當安神定志,無欲無求……。」《素問·寶命全形論》:「凡刺之真,必先治神。」在初登台時的致意,就如同使人神為之凝,以期後續,專注於表演,表演者才易引動觀眾情緒。或幽默輕鬆的談笑、或突然失足造成緊張、再一個漂亮的翻身而落地站穩,使眾人鬆口大氣,創造出高潮迭起。好的演出,將帶領觀眾或聽眾經歷各種不同的情緒禮讚,連綿不絕、變化萬千、層次豐富。誠如針刺之要所云,醫者治病,也像是一場表演。當患者走進診間的時候,恰如其份地像病人致意、離開時的道別叮囑,都是至關重要的。當病人進入診間,醫師是否能將病人引領進入適當的狀況中,調整到相同的頻率上,使眼神交會,話題對接,心神相會,將完完全全影響到病人的信任感與對醫囑的順從度,自然也會影響到療效及醫病關係了。

  近幾年來,伊森的治療手法益趨輕柔,在看診時,神識上也更加放鬆溫和。看完門診,身體也較過去不感疲累。疫情趨緩,隨著病人的量開始回升,悠然自在的感覺亦隨之淡化。健保體制下,有限的門診時間下,分配到每位病人的時間並不多,如何讓每一秒鐘都能發揮它的價值,實為重要,對於時間的掌控與使用效率,永遠都是伊森必須不斷學習與調整的。所幸,伊森的病人們多能體諒,診間大都維持在愉快平和的氛圍中,伊森由衷地謝謝大家的耐心與和善。病人離開診間時,若能帶著笑容,是伊森最開心的事 ~!

「以前有個波蘭鋼索達人羅曼曾說,他可以用屁股和聲音判斷鋼索最適合的鬆緊度。」


  許多平衡高手大概都具備類似這樣的能力,一種對自己身、心與外在人事物互動的高度能力。中醫前輩們常掛在嘴邊的「好好走路」,雖然我沒有聽過師長們講過真正的內涵,但猜測大概也是以一種高度的覺知,對身體核心的穩定控制,再以適當的角度與力量跨步,並在接觸地面後及時地反應作出正確而有效率的回饋。當然這不是一種用意控制肌肉的方式(西方有些派別是運用此方式),而應是以心念覺察而以意作動而產生的結果。此外,透過手、針、刮痧板、拔罐杯等代替「屁股」,醫師也可以探知病人體內的狀況。

  而對一般大眾來說,則是應該學習「感受身心,覺知當下」。許多時候,生活中的小細節是被大家所忽略的。吃了些什麼?有沒有吃到不該吃的?工作姿勢如何呢?真的沒有用不良的姿勢大滑手機一小時嗎?不久前,一位頸椎問題造成手麻的小吃店老闆,回診說手最近又麻起來了!伊森問了姿勢如何?得到的答案是:「我都有注意要坐好!」門診空檔,伊森走回辦公室拿東西,當場抓包這位大哥在候診區坐成下頭這姿勢。伊森過去拍了拍他肩膀,伊森笑了,他也笑了,像個被抓到做錯事的大男孩。習慣,真的是非常可怕!
低著的頭+懸空的薦椎=脊椎的苦難!
低著的頭+懸空的薦椎=脊椎的苦難!


「不能在舞台上撒謊,觀眾知道你在想什麼。」


  雖然病人未必知道醫師在想什麼,然而可以確定的是,某些感知敏銳又聰明的病人,的確可窺知醫師的心思一二;又或,病人雖然說不出所以然,但在直覺上,仍然會出現對醫師的喜惡或情緒。當看診時,醫師到底是心裡想著賺錢,靠嘴巴上說些漂亮話呼攏病人,還是專心致志想醫病治人,病人的感受必然是不一樣的。

  電影的後續和結局會在下次心得中分享。基本上本文也不太算是有劇透啦~這是部好電影,如果大家有興趣,歡迎撥空觀賞!電影配樂也非常好聽喔!由於魯迪老爹說了許多智慧之語,伊森僅以摘錄方式撰寫心得,故顯連貫性不佳,還請大家包涵了。至於全劇內容,就留給看倌們細細品味了!